作为2023年广西“科改示范企业”,广西化工院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坚持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潜能,紧盯重大战略需求实现原创性成果的突破和转化,不断融合新质生产力,打造成为区内科技创新的“领头雁”。在科技创新制度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核心技术攻关和科研人才引培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农业科技和新材料领域产业营收突破3亿元。2023年科技投入2123万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7.08 %,远超平均水平。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300万元,销售额达1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7%,科技实体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
研发了一批科研项目作为产业支撑。广西化工院通过改革科研项目管理,瞄准“十四五”中长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新产品新技术和基础前沿探索等主线,形成“储备一批、研发一批、应用一批”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将科技成果转化意识融入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开展集智攻关和跨部门技术协调等创新管理模式,合理有效配置科研资源,提升可转化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2023年申报自治区级科技项目10项,推进设立院立项目14项,完成上级项目验收9项,重点申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2项,共获得上级科技经费700万元以上。
攻克了一批“卡脖子”产业技术难题。广西化工院科研团队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继续围绕农药化肥、兽药和精细化工三大产业板块“卡脖子”技术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全年组织实施十几项科技攻关项目,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时效性的创新成果。其中,对两项农药配方进一步优化调整,技术成果进一步产业化,成功解决甘蔗田除草剂等两个农药新产品稳定性问题,突破兽药与饲料添加剂产品关键技术难题,研究开发补铁饲料添加剂新产品1个,新技术1项。在精细化工产业方向,研究开发新型三聚磷酸盐系列防锈材料产品1个和新技术1项,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与引领作用,赋能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落实落地。在持续做强做优做大三大主业的同时,广西化工院不断创新、孵化、培育新兴产业,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落实落地。其中为振兴农垦集团农业产业发展大局,拓展农资产业领域,丰富农用化学品的品种和扩大产能。同时推动新型饲料添加剂木薯多糖铁中试项目建设,预计2024年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销售收入可达5000万元以上。
搭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服务产业化发展。广西化工院紧扣产业发展需要和重点项目布局,梯次构建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14个科技创新平台,形成涵盖科研探索、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在内的全链条创新能力。2023年化工院及所属子公司新增“广西精细化工技术创新中心”“广西无机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打造“创新平台为龙头,研发实验室为基础”的产业创新保障体系,为相关产业领域强链补链提供有力保障。年内申请国家专利6项,获发明专利授权5项,参与业内标准编制6项。
完善和着力推动一批科技创新激励措施。坚持“能给尽给、应给尽给”的原则,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力度,解决成果转化落地问题,广西化工院面向关键岗位核心骨干人才灵活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和技术服务等多项奖励分配机制。探索建立新晶公司科技创新中长期激励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增量价值为核心,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堵点问题。
引进与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近年来,广西化工院通过各种方式引进科技人才39人,从事科技创新人员比例占30%以上。通过博士后工作站、科技创新平台、科研项目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培育科研人才团队,组建有兽药与饲料添加剂、农用化学品、精细化工与涂料应用等项目及研发团队7个,其中博士3人,专家6人。着力构建科研人才“金字塔”培养体系,推动人才双通道或多通道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和行业高技能人才。2023年获评为南宁市e类高层次人才4人,高技能人才16人,南宁市工程师能力素质提升奖8人。
下一步,广西化工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更高站位谋划好科技创新工作,加大科研投入,重点围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技术革新、产业化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切实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为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和农垦集团高质量建设全国一流食品企业贡献科技力量。
(梁颖)